安博·体育
当前位置:安博(中国) >> 企业文化 >> 职工园地

也读萧红

作者:王潇莹 来源:宁夏电投

在我的青春岁月里,喜欢的女作家有三毛、张爱玲、严歌苓、虹影,三十岁以后更偏爱萧红。学生时代以为萧红是左翼作家、东北作家,是鲁迅的学生,便想当然地认定她的作品言语生硬、无甚趣味。读了之后,才发现她独特的风格魅力与人格魅力。

鲁迅说,娜拉走后怎样?无非两条路,要么回去,要么堕落。1930年,呼兰小城里一个叫张荣华的姑娘,像娜拉一样拒绝被掌控的命运,离开了生活19年的家。张姑娘走出了第三条路,她没有回去、没有堕落,还成了作家。她就是萧红。

作为萧红的成名作,《生死场》足见作家才情卓然,正如鲁迅先生所言,作品描绘了一幅“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,对于死的挣扎”的图画,只是这描绘着实深刻,就像雕刻,也只能用“力透纸背”这个词来形容。

来看她近于刻薄地描写:“老王婆工作剩余的时间,尽是述说她无穷的命运。她的牙齿为着述说常常切得发响,那样她表示她的愤恨和潜怒”、“一条闪光裂开来,看得清王婆是一个兴奋的幽灵”,怨恨地咬牙切齿、扭曲的心理、祥林嫂般的形象跃然纸上;“她为着要作出一点奇迹,为着从这奇迹,今后要人看重她,表明她不傻,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。”“她意外地感到自己的聪明不够用,她意外地对自己失望。”“二里半为了生气,他的白眼球立刻多过黑眼球。他的热情立刻在心里结成冰”,她对人原始蒙昧心理的描写多么有灵气、多么接地气。还有描写深刻而落寞的“冬天对于村中的孩子们,和对于花果同样暴虐。”“母亲一向是这样,很爱护女儿,可当女儿败坏了菜棵,母亲便去爱护菜棵了。农家无论是菜棵,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。”“母亲在哪里?家乡离开她很远,前面又来到一个生疏的村子,使她感觉到走过无数人家”。这样的文字读来感觉清新而狂野,真让人手不释卷。

以上诸多精彩描写出自时年23岁的萧红,我为她在这样的年纪竟会有如此深刻的人生体察而深感诧异,然而浏览她的人生历程又不免唏嘘。萧红的一生,短暂困苦而寂寞。幼年丧母、父亲暴戾,受新思想启蒙抗婚出走,屡陷潦倒困顿,追求爱情被遗弃、委曲求全被冷漠,甚至两度怀着前一个男人的孩子跟另一个男人在一起,一生寻求一个家,却一生寄人篱下,其中伤痛屈辱令人咂舌。1942年萧红病死香港,她是这样同尘世告别:“半生尽遭白眼冷遇,身先死,不甘!不甘!”

我们知道,冰心活了100岁,她的一生都在书写“爱”、颂扬“爱”,而萧红,仅仅活了31岁,她用生命刻画了一个“不甘”之词。就像悲剧比喜剧更雄壮更久远,恨往往比爱更深沉、更能震撼人心。

 (热力公司 王潇莹)